职业心理百科

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要点

埃里克森的阶段理论描述了个体成长中的的八个发展阶段,这些阶段中个体特定的生物驱动因素和文化环境阻力之间相互斗争,从而形成心理危局。如果个体成功地调和了这两种力量,他将获得相应的成长优势。

第一阶段,出生到一岁。心理危局是:这个世界值得我信赖么?如果孩子成功度过危机,那么他就会对世界充满希翼。反之,他会对环境保持警惕。成功的标识是形成对环境的良好期待:对不受自己控制的环境抱持希望。

第二阶段,一岁到三岁。心理危局是:自己的作为对自己会是好的么?如果孩子成功度过这个危局,他会获得另一种期待:不指望他人,经由自己的努力能达成的期待。他会敢于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,而不是充满疑虑。成功的标识是形成对自己能动性的相信:对自己本身能有所作为抱持希望。

第三阶段,三岁到六岁。心理危局是: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行动,我能通过影响他人而取得自己要的结果吗?--如果成功解决这个危机,那么个体就会形成对人际关系的自信。成功的标识是在人际关系中更为主动。

第四阶段,七岁到十二岁。心理危局:在各种社会性任务中,相比于他人我做的有多好?成功的标志是勤奋和努力。

第五阶段,青少年期。心理危局:我是谁,我想成为什么样的? 如何平衡自己内在矛盾的意愿?这些简称为同一性危机。成功的标识是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保持同一。

第六阶段,始成年期 在同一性追求继续中,个体设法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。心理危局是:我能去爱么?如果成功解决这个危机,那么个体将会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。

第七阶段,成年期 通过抚养孩子,照顾他人或者从事生产活动供养后代。心理危机是:我是否对他人很重要?

第八阶段,老年期 对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进行整合。心理危机是,过去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么?